2025年10月16日,中国叉车协会2025年年会在浙江新昌县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叉车主机厂、零部件配套企业负责人和代表近300人参会。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有:中国工程机械协会秘书长吴培国、中国工程机械协会叉车分会会长黄越峰、中国工程机械协会叉车分会秘书长张洁、合力叉车总经理周峻、杭州叉车总工徐征宇、凯傲叉车副总裁谢德安、中力叉车董事长何金辉、诺力叉车副总裁蒋汉平、龙工叉车常务副总张晨飞、柳工叉车副总马晓东,台励福叉车执行长林佳郁、西林叉车常务副总叶国云等。
吴培国作《工程机械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专题报告。他表示,“十四五”期间,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运行态势稳中向好。2025年1至8月,行业出口额达到85.97亿美元,同比增长40%;新能源产品渗透率显著提升,智能化等多场景应用实现商业化落地,标志着行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展望“十五五”时期,行业将围绕绿色低碳与智能化两大主线,推动设计、生产和施工的全价值链绿色智能应用,重点打造跨品牌、跨机种、跨领域的超级客户平台和智能施工平台,通过数据驱动构建智能服务与智能施工新生态。与此同时,高端配套件的自主化率将持续提高,部分细分领域有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大型工程机械整机将全面实现自主化,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吴培国强调,当前行业正处于智能化升级与绿色转型的双重机遇期,未来发展将重点推进三个方向:一是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推动智能装备研发与典型场景落地;二是加大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攻关力度,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三是深化“一带一路”市场合作,持续推进企业全球化布局。他表示,只有在创新驱动与开放协同中形成合力,工程机械行业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黄越峰为大会致辞,他表示:“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国叉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时刻。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启航的交汇点,行业正经历着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提升的深刻变革。”他透露,今年1—8月,全行业叉车总销量达97.6万台,同比增长12.88%。其中,国内市场同比增长11.3%,出口同比增长15.68%,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展望未来,他强调,以电动化为基础、智能化为方向、全球化为视野,携手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共同书写中国叉车从制造向智造、从产品向服务、从本土向全球的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张洁作年度工作总结及行业市场概况报告。她表示,过去一年协会围绕行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完成了常务理事单位数据统计工作,发布《全球叉车市场报告》等五份研究成果,为行业提供了数据支撑与趋势参考。2026年,协会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完成第九届理事会换届选举,推动组织建设规范化;二是举办春季国际工程机械展,展示行业创新成果;三是深化中德产业技术合作,扩大“叉车安全日”活动参与规模。她表示,中国叉车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呈现出四大发展趋势:一是市场地位持续提升,中国制造占比由2011年的3.36%跃升至2024年的8.15%,连续16年保持全球第一大市场地位;二是电动化转型加速,电动叉车占比由2011年的26%提升至2025年的76.54%,锂电池应用率达到76.79%;三是智能化应用突破,2025年1至8月国内无人驾驶叉车销售5.0016万台,出口276台;四是产品结构优化,仓储叉车占比达61.24%,成为行业增长主力。她强调,行业正面临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三重机遇,建议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延伸价值链,提升国际竞争力,共同应对全球市场的新挑战。
叉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赵春晖作标准化情况介绍:标委会自2008年成立以来,主导制定170余项国家标准,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取得三大突破:1)2019年成功承办ISO/TC110年会;2)2020年实现中国牵头制定首项叉车国际标准;3)2024年主导发布《叉车可持续性》系列国际标准。目前中国已主导5项ISO标准制定,技术提案采纳率提升至78%,推动新能源叉车能效标准成为全球标杆。
周峻在《观变于宏 笃行于远——企业高质量发展实践》的报告中,从全球宏观经济形势、行业现状与未来趋势、合力叉车高质量发展路径以及行业生态构建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他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和产业格局调整,中国叉车企业正通过“技术出海+服务本土化”的双轮驱动策略,积极突破市场壁垒。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融合,中国叉车正在不断提升海外市场的本土化服务能力与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出海”进程,实现从“产品”与“制造”向“生态”与“文化”的纵深转变。未来,产业升级将更加聚焦智能物流系统集成与循环经济模式,在全球化浪潮中推动行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高质量跃升。他表示,合力叉车始终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企业向新而行;以场景为驱动,深耕细分市场,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以服务为核心,实现从单一产品向“产品+服务”战略升级;以智能赋能为路径,打造智慧制造与智慧物流新生态;以开放合作为导向,构建全球化增长引擎;以协同共赢为理念,形成产业出海共同体;以绿色低碳为方向,持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成为全球叉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
徐征宇在《融智聚力促发展 韧链共生启新程》报告中表示,当前全球叉车行业正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征,新能源与低碳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答题”,而中国市场也正从“增量扩张”迈向“提质升级”的新阶段。他表示,在叉车行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杭州叉车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2025年上半年,杭叉主要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新能源产品收入持续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徐征宇围绕技术创新引领、产业体系构建、全球化布局及多元化发展等方面,对杭叉的实践路径进行了系统阐述。他表示,“十五五”期间,杭叉集团将继续秉承“让搬运更轻松”的企业使命,牢牢把握行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高端化、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新征程。未来,杭叉将面向全球市场提供智能物流“杭叉解决方案”,以持续创新与卓越品质,推动企业实现“做世界最强叉车企业”的发展愿景。
何金辉在题为《关于行业改变的几点思考》的发言中表示,当前叉车行业正经历深度变革,市场增长动力已由经济需求拉动转向技术创新驱动,产品结构也从低端制造迈向高端智能制造,企业角色正在由单一设备供应商向综合移动服务商转型。物料搬运正从“场内”拓展至“场外”,产业链生态不断延伸,制造企业的定位和竞争逻辑正被重新定义。他回顾了中力叉车十余年来从创立到上市的发展历程,指出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技术为核心推动产品高端化与智能化升级。在全球化布局方面,中力叉车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海外员工占比持续提升。中力叉车坚持本地化运营,与全球合作伙伴深化协作,共同应对市场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展望未来,中力叉车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动力,携手行业伙伴,共同推动叉车行业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嘉宾对话环节,张洁秘书长邀请了谢德安、蒋汉平、林佳郁及三一叉车项目总经理冯振礼四位嘉宾,共同围绕行业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几位嘉宾分别分享了各自在过去一年中的实践成果与经验体会,介绍了所在企业在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发展以及全球化布局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就行业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展开了探讨。
在新产品、新技术交流会上,林佳郁作为特邀主持人,分别邀请中柴机器营销总监孙天明、凡己科技总经理孟凡己、合力叉车零部件事业部总经理戴光辉、长源液压总经理唐祥先、东华链条板式链事业部总经理李奎林、嘉晨智能首席技术官李飞等嘉宾,就叉车行业技术创新、智能制造、新能源转型及未来市场趋势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嘉宾们结合各自企业的实践经验与最新成果,围绕行业痛点与创新路径进行了精彩分享。
本次大会全面回顾了中国叉车行业的年度发展成果,系统梳理了行业运行态势与技术变革方向,凝聚了产业共识,汇聚了前行力量。大会展现出行业企业在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转型中的实践成果与创新动能,为中国叉车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信心与动力。